close

  認為援助資金微不足道關註中九份民宿國民間反對聲音
  
  13日,在菲律賓遭受颱風“海燕”襲擊災情最嚴重的萊網站優化特省塔克洛班市,災民在機場外等待離開。
  【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菲律賓的救災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但一些西方媒體在報道災情時卻有些“分神”,將註意力轉移到中國對菲律賓的救災援助上,質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10萬美元援助是不是太少。除了拿美英等國千萬級別的援助跟中國比來比去,有的外媒甚至引申得更遠:中國是否能承擔起作為崛起中的全球大國的責任?與西方媒體質疑中國“摳門”截然相反,國內網絡上則充滿反對援助菲律賓的聲音。在環球網13日進行的網上調查中,近92%的網民不支持向菲律賓提供更多援助。看來,援不援助這個讓中國人感情複雜的國家,的確是中國外交面臨的兩難選擇。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心伯1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對外結婚援助主要還是從本國外交的實際情況、國內民眾的實際感受出發,而不是迎合國外一些人的願望和口味。
  “中國為何不租屋網大方”
  “中國為什麼給菲律賓幫助這麼少?”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2日文章的標題直接切入主題。報道稱,從菲律賓傳來的畫面令人難以置信,痛苦悲傷烤肉簡直難以想象。在此情況下,人們或許會期望地區超級大國、一個懷抱全球雄心並擁有巨大金融、軍事和後勤實力的國家會引領救災工作。但情況並非如此。匯豐銀行承諾提供100萬美元援助,這相當於中國政府目前援助額的10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政府已經提供2000萬美元緊急援助,美軍也積極行動起來救災。澳大利亞政府提供近1000萬美元援助。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13日稱,在颱風“海燕”造成巨大破壞後,國際援助源源不斷進入菲律賓,聯合國救災應急基金援助2500萬美元。不過至少目前來看,地區巨人幾乎沒提供多少援助。中國政府僅提供10萬美元援助,中國紅十字會也提供了10萬美元援助。北京的冷漠與近來對菲律賓採取的外交孤立政策一致。《紐約時報》則以“救援菲律賓颱風災民中國為何不大方”為題進行了縱向對比。今年9月,中國親密盟友巴基斯坦發生地震,估計導致500人死亡,中國隨即表示向巴方提供150萬美元援助。2011年,一場熱帶風暴襲擊菲律賓,中國承諾提供1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
  “中國給菲律賓的微薄援助可能損害其形象”,路透社12日的報道標題將事件性質進一步拔高。文章稱,中國在巨大颱風災害後給菲律賓的援助微不足道,或許浪費了在東南亞構築善意的機會。而美國卻派來航母救災,日本也加大了援助力度。搭載5000名士兵和80多架飛機的美國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周二從香港前往菲律賓,並同其他4艘美國海軍艦艇匯合。日本表示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並派出自衛隊員和醫療人員組成的救援隊。共同社稱,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13日表示,會根據需要大規模輸送物資,計劃最多派遣1000名自衛隊員。
  《每日電訊報》稱,中國最新的“道義和實踐敗局”再次證明這個國家仍無法很好地承擔起作為崛起中的全球大國的責任。我們希望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情況能夠有所改觀。西方國家應避免把中國看得太樂觀。雖然英國政府應努力加強對華貿易,但內閣大臣們不應卑躬屈膝,像推銷員一樣不惜代價地搞推銷。對中國現代化奇跡的局限性保持適當的懷疑和現實眼光不是什麼壞事。法國《回聲報》稱,援助菲律賓在中國引發許多爭議。一方面,中國官方媒體呼籲在自然災害面前應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履行國際責任,參與救援行動。但另一方面,中菲間的緊張關係顯然影響到民眾的援助熱情。
  援助重在從外交和國內實際情況出發
  與西方媒體的調子大不一樣,中國網絡上更多是反對援助菲律賓的聲音。環球網13日就“你是否支持向菲律賓提供更多援助”進行了網上調查,截至當日晚, 5000多名參與者中91.8%的人選擇“不支持”,選擇“支持”的僅為8.2%。路透社也表示,中國新浪微博上的評論壓倒性地反對給菲律賓提供援助。《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政府似乎在平衡作為亞洲大國的國際義務和國內反對援助菲律賓的關切,特別是中國國內也有許多人受到這次颱風的影響。
  同樣因援助問題出現矛盾情緒的還有中國臺灣。據台媒報道,除台當局援助20萬美元,臺灣紅十字會也捐出3萬美元,並提供帳篷300頂、毛毯3000條、口糧8000多包等物資,由台軍C-130運輸機運抵菲律賓宿霧機場。臺灣《聯合報》13日以“援不援菲?網友論戰,扯上‘廣大興’”為題稱,“海燕”重創菲律賓,臺灣國際勞工協會發起捐助物資行動。不過,有部分網友留言譴責菲律賓今年早些時候射殺臺灣“廣大興”號漁船上的漁民,要大家不要援助,引髮網絡論戰。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心伯13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應該從多個角度看待中國對菲律賓救災的援助。政府對菲律賓進行援助考慮到了中菲兩國當前的關係以及中國民眾的感受。中國民眾對菲律賓近年在南海問題上一再挑釁確實很反感,在援助問題上出現矛盾情緒是人之常情。而且從中方的表態中也可以看出,先期10萬美元只是初步援助,下一步可能根據災情進展有所跟進。吳心伯強調,一個國家的對外援助主要還是從本國外交實際情況、國內民眾實際感受出發,而不是迎合國外。西方媒體拿中國援助少說事,是故意製造矛盾、挑撥是非。事實上,如果中國援助多了,他們可能又會有別的話說,以前就出現過這種情況。
  據《環球時報》駐菲律賓記者瞭解,與一些西方媒體炒作中國援助少不同,菲律賓輿論目前並沒有將註意力放到比較誰援助的多少上,而是以報道災情和救援為主。其實,當兩國之間存在外交矛盾時,少援助甚至不援助在國際上再正常不過。美國《商業知情者》12日稱,去年伊朗地震造成300多人死亡後,由於製裁原因,美國沒有向伊朗提供任何資金援助。不過當時美國承諾如有機構願向伊朗提供人道援助,美方將提供便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1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高度關註菲律賓遭受“海燕”強颱風災害情況。習近平主席已向菲律賓災區人民表達同情和慰問,祝願他們早日戰勝災害,重建家園。為幫助災區人民,中方將向菲律賓提供包括帳篷、毛毯等在內的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對外援助具有外交戰略作用
  “菲律賓颱風凸顯美國相對於中國的戰略優勢”,做出這一判斷的美國網絡軍事雜誌《突破防衛》稱,可能導致上萬人死亡的颱風災難令人不忍目睹,但同時卻能從這場災難中看到一個戰略機遇,這就是戰略家的思維方式。說到底,戰爭不就是利用人類悲劇來獲取戰略優勢的手段嗎?我們正應該用這種思維來看待颱風“海燕”,而此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投入工作了。中國軍隊不僅沒有來救災,也沒這個能力,至少不可能具備美國這樣的救災速度和規模,而這要歸功於美國在全球所擁有的海空實力。此外,即便中方想來幫忙,菲律賓方面可能也不太願意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3日稱,美軍快速響應發出了整個地區都會註意到的信號。在造成重大生命損失的巨大人間悲劇中考慮地緣政治問題似乎沒心沒肺,但一個國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肯定會發揮戰略外交作用。
  吳心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是菲律賓的盟國,自然要拿出盟國的樣子。這也涉及美國整個亞太政策調整,過去美國過於強調軍事。但這次菲律賓救災只是一個個案,並不代表中美對外援助的整體情況。而且對外援助也不僅僅是災害救援,更主要的是發展援助。這方面中國已經做得很好,走到了美國的前面,包括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無息、低息貸款,幫助他們發展基礎設施等。
  菲律賓國家減災委員會主任德爾羅薩里奧13日下午表示,截至當地時間下午2時,“海燕”已造成該國至少2275人死亡,另有3665人受傷,80人失蹤。菲總統阿基諾三世12日接受CNN採訪時稱,他認為死亡人數可能達到2500人,最初估計的1萬人死亡數字過高。但路透社13日說,阿基諾的講話引發一些救援人員的懷疑。菲紅十字會初步統計失蹤人數為2.2萬人。法新社13日稱,在重災區救援仍然進展緩慢,越來越絕望的幸存者乞求救助,許多人仍無法獲得食品和飲用水。搶劫事件不斷發生。【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美國、法國特約記者 志剛 李勇 楊明環球時報記者 盧長銀】
  (原標題:美歐炒作中國援菲不大方 專家稱其故意挑撥是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w58nwbh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